《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案设计一 课题 ? 《沁园春.长沙》 提交者 单 位 ? 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授课对象 高二学生 教学对象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二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设问,或者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 文章 的主题和细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简单掌握诗歌作者及写作背景? 2、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走向? 二、过程与 方法 目标 1、仔细探讨品味诗歌语言,把握其精练、准确的特点? 2、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理解、体会诗人崇高的情怀及豪情壮志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法:讲读法、引导法、拓展课堂内容 2、学法:阅读法、讨论法、感悟法、写作强化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毛泽东这首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及意义,从而把握词人的宽广胸怀和深沉的思绪。 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 2、难点:上下阙的景、情、志如何和谐地统一。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与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沁园春·雪》的内容, 教师 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朗读。师问:你今天重读这首词感受如何,以一句话表述。 二 整体感知 1.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 板书:诵读、领会;品味、 鉴赏 1.? 诵读 生自读、生齐读,大家对某生的朗读作评析,看该如何准确把握节奏和感情。 老师范读或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 2.视 教师 和学生情况,可采用就本词的内容、写法或理解有困难之处质疑,根据质疑,迅速梳理,组织学生讨论作答。或直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直接组织学生学习。 ①? 诗歌 语言的跳跃性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语序往往倒装,而且常省略一些成分,就需要我们借助想象把诗意组合起来。看看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怎样调整就更顺畅一些,请具体表述出来。(深秋时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滚滚流去。) ② “看”这一领字,一直控制到哪里?这几句视角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特色何在?(远眺,近观,仰视,俯察;先勾勒出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然后染色“尽染”“碧透”色彩鲜艳丰富美丽,最后赋予动态“击”“翔”“竞”……)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好?作者笔下的秋景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③ 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郁达夫的 散文 《故都的秋》笔下秋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于立益,同时也与作者的身份、性格、胸襟、气度、经历关系密切。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 政治 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 诗词 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④ 有同学说“上阙就是纯写景”,你也这样看吗?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宇宙万物给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面对此景,诗人不由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关注国家命运,写出了词人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写景中融入抒情,景中寓情。) ⑤ 上阙提出“谁主沉浮”,下阙怎样回答的?(小组讨论明确) (“携来”两句,写出就在这橘子洲头,词人曾与许多战友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自然从上阙的旧地独自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统领中间7句,形象地概括出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最后三句,以设问作结,形象含蓄的回答了“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应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蕴含着意气风发的豪迈之情,抒情中显露出主宰沉浮的凌云壮志。) ⑥ 联系“时代背景资料”,突破难点,体会本词景、情、志如何和谐统一的。 齐声诵读全词。 所谓“意”是指诗人(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所谓“象”是指所写的客观物象(创作客体)。 诗歌 的意象就是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的融合。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能力: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进而能对诗歌做出正确的评价。 情感: 教育 学生珍惜幸福,并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高尚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品味意象,进一步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毛泽东主宰大地浮沉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 从意象角度了解《长沙》中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体会“浪遏飞舟”的含义。 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 古来有才学、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临送目,凭高览胜,必生万端感慨。日月的变迁,家园的忧患,人生的苦辛一齐涌上心头,奔赴笔端。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以显英雄气概。杜甫吟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叹时运不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十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作者青年时代与朋友诗词唱和,有对亲友的悼亡、送别之作。如:“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虽戎马倥偬,日理万机,仍坚持写作,乐此不疲。其诗词继承并发扬了我国优秀 文化 传统,内容博大精深,艺术造诣极高,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影响很大。他的《沁园春 长沙》一词便以其境界的开阔、气势的恢弘令吟赏者叹为观止。让我们充满激情地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评论:“诗词外,经纶余事,泰山北斗。”(郭沫若)“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入地,把握今朝。”(柳亚子) 二、解题 1、写作背景: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1919年起,他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校任教。“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2、讲解词的基本常识。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以后作者仍代不乏人。它原本是配合燕乐(兴起于隋唐,由汉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融合而成,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燕,同“宴”,因常用于会,故名)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为了说明词作的主题或内容,有时作者在词牌下自拟标题或加写小序)。毛泽东同志的词,皆属后者。 教师补充:《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此而得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平韵114字,上阕13句,四平韵,下阕12句)。本篇押用一部平韵,韵脚分别为“秋”、“头”、“流”、“由”、“浮”、“游”、“稠”、“遒”、“侯”、“舟”。按律,首句不必入韵,“秋”字盖添叶。 介绍几个词牌名:蝶恋花(因梁简文帝诗有“翻阶蛱蝶恋花情”句,故名。初名《鹊踏枝》,又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双调六十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制曲,中有“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句,苏轼改今名。又名《宴桃源》等。单调33字,仄韵。其复加一叠为双调者名《如意令》),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一作《浣溪纱》,又名《小庭花》等。双调42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又宋周邦彦曾作《浣溪沙慢》,双调,仄韵)。 3、简单介绍意象、意境名词概念。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折柳”“折梅”表示送别、离愁别绪;“斜阳”表日暮,含凄惨之感;“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情;“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秋风”表示萧瑟冷落;“兰草”表高洁、友谊;“归雁”表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短笛”表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梅花表凌雪傲霜,坚强之意)诗离不开意象构成的意境,有的诗由有一个主题意象展开联想。有的诗围绕一个中心由多个意象展开联想,比如《沁园春·长沙》。本诗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三、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1.圈出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忆、记。领字:看、忆。 2.在内容上,上片和下片各有什么侧重? 明确: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法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 3.通过哪些典型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构成了哪些诗意的境界或哪几幅画面? 明确: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分析课文 1.上阕重在描景: 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感情:景是热烈的,情是低沉的豪情,胸怀是广阔的。(以乐景写豪情)具体分析如下: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静 问: 湘江秋景图 近景:漫江碧透 谁主沉浮 百舸争流 景中寓情 仰视:鹰击长空 动 情中显志 俯瞰:鱼翔浅底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时节,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一个“竞”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这几句,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怎么会不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2.下阕重在抒情: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答: 峥嵘岁月图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同学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少年 意象——同学少年(1911年到25年,长沙学习,工作,革命活动)怎样的少年?概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慷慨激昂,敢说敢做(从三方面写中心意象:精神风貌,活动,志趣)。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个“恰”字,总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 游泳 ,尽管风高浪急,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里采用象征手法,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谁?我们,我们这些“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少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诗人不仅限于抒发同学少年的无畏激情,还赋予他们以高度的爱国爱民的热忱,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一颗赤子之心在怦怦跳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下阙写活了一群视天下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乘风破浪,鼓帆前进,立誓改造旧世界、振兴中华的革命青年。(朗诵注意豪迈之情,凌云之志的抒发) 补充注释: A、百舸:泛指众多的船只。汉·扬雄《方言》卷九:“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争流:三国·魏·嵇康《琴赋》:“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上《言语》载晋顾恺之赞会稽山川之美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本为群波竞逐而涌流,此处转以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B、鹰击长空:谓雄鹰展翅搏击长天,迅猛矫健。鹰击: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一四《天部》一四《霜》引《春秋感精符》:“季秋霜始降,鹰隼击。”《汉书》卷二七《五行志》:“故 立秋 而鹰隼击。”皆谓搏杀凡鸟。 C、翔:本指鸟儿不扇动翅膀的飞行,此谓鱼儿悠然自得地轻缓游动。以上二句,可参看《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三国魏曹植《情诗》:“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D、峥嵘岁月: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愁暮。”宋·陆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诗:“岁月惊峥嵘。”皆为感叹流年之辞,毛泽东同志转用以指不平常的斗争岁月。峥嵘,本形容山势高峻,引申则有特殊义。 E、中流:此指湘江江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击水:毛泽东批注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案设计三 《沁园春 长沙》教案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我叫唐浩,和你们学校的一位老师同姓、同名、同字,很好记,这节课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能学得愉快。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板书)这是高中语文开篇第一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希望我们能以良好的状态,学的良好。今天这节课,我主要用追问式读书法,教会大家如何读这篇文字,就是在追问中学习知识,在朗读中体会感情,最终在理解的基础上会读这篇文字,下面我先追问——) 《沁园春 长沙》的体裁是什么? ——词!(板书) 大家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吗?初中是我们都学过,回忆一下,待会我找同学起来给大家温习温习,可以从概念、名称、特点、分类(板书)四个方面说一说,哪位同学先说一说“概念”?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刚才这几位同学们讲的很好,很全面,也很准确, (1)释义:词是我国传统诗歌当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它原本是配乐的歌词,后来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和音乐相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朝,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 (2)名称:初起,人们称它为“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诗余”(如南宋何士信编的《草堂诗余》)等。这些称谓都是根据它的特点给他命名的,你比如“长短句”啊,“诗余”啊。 (3)特点: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这个词牌名是这首词的曲调名称,起初的词牌,与词的内容有关系,后来乐曲失传,词牌和词的内容就并没有必然联系了。词牌就成了词的形式格律的标志。只起到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的作用了。(规定你填词必须按固定的词牌来填,一个词牌之下的所有的词都有固定的句数,每个 句子 的字数也是确定的,就是在押韵上也有固定的要求!)这首词的词牌就是“沁园春”,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就作诗咏怀这个事,这个词牌就由此得名。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词就与词牌的本意没什么关系了。 当然也有个别的词人依附于词牌的本意填词的。 有的词在词牌的下面还有词题和小序,它与词的内容就关系密切,你像毛泽东的《卜算子》下有标题“咏梅”,又有“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用来进一步说明写作意图。还有我们这首词的词题是“长沙”,就表明这首词所写的内容就是词人在长沙时的所见所感。 分类:①词根据它的长短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②词从片数也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②词从风格上也有婉约和豪放之别: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李清照、晏殊、李煜,今后我们还将学到柳永、姜夔、周邦彦等,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我们这首词从长短来看是小令,中调,还是长调? (上阙13句56字,押四平韵(头、流、由、浮) 下阙12句58字,押五平韵(游、稠、遒、侯、舟) 属长调 ——从片数上看是双调,上下两片 ——从风格来看,是婉约还是豪放的呢?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虽然有的同学已经知道呵呵。 师:好,下面我们就正式来学习这首词。刚才已经讲了:今天这节课,主要用追问式读书法,教会大家会读这首词。那么下面开始读诗,第一遍: 一读 读准音 知节奏(板书) 我们都知道词最初是配乐朗诵的,所以学习词绝对不可以不朗读,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只能够通过逐字逐句的分析才能够理解一首词的内涵,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用我们的声音把我们所理解到的内容传达出来,所以我说,我听大家读诗读词就知道大家对这首词理解的怎么样。 因为这首词同学们已熟悉了,借助工具书先自由读,再私下交流的这个环节就简略过去了,我现在直接请一位同朗读,根据他读的具体情况,再针对性的做以处理和强调。 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他的读音和节奏。 生:读课文。。。。。。 师:音读的准吧?有没有读的不当的地方?不过有两个个字音我还要强调一下: (1)沁园春( ) (2)百舸争流 (3 峥嵘岁月( ) (4)怅寥廓( ) (5)挥斥方遒( ) (6)浪遏飞舟( 节奏把握的也还算准确, 讲到节奏,在这里强调两个注意事项,第一个要注意语法上的停顿,不能把词读破了。古人读书是吟诵,,有腔有调,不管意义结构,只按音节自然去读;而今人读书要求注意语法上的停顿,不能把词读破了。 师: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应该这样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们不能读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因为“问苍茫大地”是动宾结构,“谁主沉浮?”是主谓结构的,动宾结构的要先把动词和宾语划开读,主谓要先把主语和谓语本划开读,如果你觉得后面部分很长,不好表达感情的话,也可以根据语法结构再化成若干小节来读,如“谁主沉浮?”的谓语部分是动宾结构,也可以读成“谁/主/沉浮?” 再比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两句,不能读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是纯音节的读法,因为他是个主谓句,首先应该主谓分开来读“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如果觉得谓语部分不容易表达感情,你可以再分,把谓语的动宾结构再划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这是第一个注意事项。 第二个注意事项是注意领字的停顿。比如上片的“看”和下片的“恰”都要稍作停顿,以突出领字的作用。 知道了吗?有没有不太明确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自己感受,提问,先找学生试读一阕,再统一订正。 师:只是读准音,通节奏,不算会读诗词,我们接下来还要继续读—— 二读 通文意,悟感情(板书)。就是在研读课文基础上,深悟感情,然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才能把文章读的更准确一些。 下面我又要追问了。 ——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阕写景,下阕写人,上阕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啊?(书中的原词是哪个?) 秋景(寒秋之景) ——“寒秋”是秋天的哪个阶段? 最后的阶段,已近寒冬 ——在同学们的心中“寒秋之景”一般都是什么样的?用一些词语来概括一下。 萧瑟、肃杀、破败。。。。(可描述) ——能想起描写秋景的相关诗句吗? 生描述: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记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还有:“风急天高猿啸哀”“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 ——这些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充满哀伤的悲秋情调。 我们这首词也是描写秋景的词,而且还是寒秋之景,我们刚才读过了,你觉得这首词有哀伤的悲秋情调了吗? ——生读:没有! 师:没有,那它是什么情调呢? 一起看看这“寒秋之景”的七句。 ——这七句写了哪些景物?(山、林、江、舸、鹰、鱼、万类霜天) 这些景物有静景,有动景,我们区分来看,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啊? 静景: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动景: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静景我们分析的时候,重点分析句子当中形容词、副词、数词等修饰的成分的词 动景中重点分析动词, 先看静景—— 形容词:万、层、漫——范围广 红、碧、白——色彩绚 副 词:遍、尽、透——程度深 根据我们简单的分析,静景给我们什么感受? ——赏心悦目,充满勃勃生机的! 再看动景——主要是看动词(有哪几个动词?) 动 词:争(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展翅奋发、强劲有力之状) 、
高一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案 一、导入课文 上课前我先作个调查:喜欢读小说的请举手……多得很;喜欢读诗歌的请举手……少得可怜。很多同学不喜欢读诗歌,其实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文学样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希望同学今后能多读一点诗歌,培养自己的“纯正的文学趣味”。特别是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很耐咀嚼。 毛主席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是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咏,写诗填词。许多长篇叙事诗泱泱大国的文化甘露,浸润、哺育了毛泽东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二、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是喜欢老师范读,还是自己齐读一遍? 生:老师范读。(老师读) 三、明确学习目标 师:这首词我们重在“诵 读、领会、品味、鉴赏”(板书) 四、学习全词 师: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3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代。下面请一位同学读注(1)——这是这首词的背景。开头三句……诗歌的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哪个同学按调整好正常语序,把三句有大意说一下? 生: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小滚滚北。 师:“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 生:不行。“独立”不仅表明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慨。 师:对,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唐朝柳宗元有一首《江雪》的绝句,谁还记得? 生:“千山……,万……,孤……,独……。” 师:背得很好。这是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逅被贬永州,身处逆境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家的胸怀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生:万类霜天竞自由。 师:对,一共七句,这在古诗词中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各一个。初中阶段学过的《沁园春•雪》上阕的领字是哪个? 生:望。 师:对。也是控制七句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这里诗人都看到哪些秋景?我请一位朗诵水平高的同学来读一下。 (生1读“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7句) 师:哪位同学能读得更好一些? (生2再读) 师:个别地方处理得还不够理想。“看”是领字,要稍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哲理概括,要有彻悟、慨叹之情(师范读此7句)。现在大家再齐读一下这7句(生齐读)。这几句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前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是怎样看的? 生:放眼望去。 师:对,是“远眺”,你能摹仿一下吗?(生摹仿)这写得是“远景”。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的视线又怎样? 生:收回来。 师:这是“近视”,你再摹仿一下。(生摹仿)这写的是“近景”。“鹰击长空”怎样看?写的什么景? 生:“仰视”,写的是“高景”。(生摹仿) 师:“鱼翔浅底”怎样看?写的什么景? 生:“俯察”,写的是“低景”。(生摹仿) 师: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啊!现在请同学们设身处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时的情景,把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咱们班谁的表演能力最强?(生上台演示)毛主席的“手”该怎样放?是倒背好,还是插腰好? 生:插腰。 师:“视角 “的转换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 生:慢点好。 师:对。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而不是急匆匆地走马观花。你刚才视角转换得就太快了点。现在我读着这几句,你再来表演一遍好吗?(生演示)神态自然、从容多了,颇有点伟人的气度。现在同学们展开想象,最好是闭目冥想,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力是创造的核心与前提,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几年的高考作文特别是1999年的高考作文,更是突出考察学生的想象力。现在看谁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谁具备这种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可分四步:第一步“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看谁的脑海里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船只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同学在自己的“大脑荧屏”上看到了这一切了吗?嗅到秋的气息了吗? 生:看到了,感觉到了,嗅到了。 师:好。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 生:染、击、翔。 师:“染”为什么好/ 生:用了拟人手法。 师:对。其实古人早就用过“染”这个词,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用权人联想起什么? 生: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 师:是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击”改“飞”可以吗? 生:不好。“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天空的强劲有力,“飞”太一般了。 师:说得好,这位同学的语言感悟力较强。“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儿怎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呢? 生:“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师:说得好。“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你想,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像在天空中游动,在天空 中游动不是很像飞翔吗?古人就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你们看,毛泽东用词是多么精妙,多么生动传神。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写作时,常在屋里踱来踱去,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昂首吟哦,时而坐下来写几句,又摇摇头,把纸揉成一团……次日清晨,工作人员发现纸篓里已装满了大半。”毛主席这种苦心孤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铸炼语言的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 生:值得学习。 师: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作了哲理性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做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这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 生:号召和呼唤。 师:对,如同说:饥寒交迫的奴隶要起来为生存的自由而斗争。同学们看,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生: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师:是的,绚丽蓬勃,充满生机(板书)。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做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我们高一学过的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也是写秋的什么特征? 生:清静悲凉。 师:是的。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呢?为何如此与众不同呢?(生沉思)。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 生: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 师:毛泽东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他是一介普通书生吗? 生:不是。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 师:是的,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笔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华情壮志。古人云:“诗的品评地意境的高下,而说明书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最后诗人笔锋一转,出人意料地提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人面对广阔的宇宙思绪万端,深沉地思索,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 你的荣衰沉浮?“主沉浮”是什么意思? 生:主 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师:这是全诗的“诗眼”。这样上阙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板书)的问题。下面齐读一遍上阙。 师:上阙提出“谁主沉浮”下阙是怎样回答的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百侣”与上文的哪个词呼应? 生:独立 师:对,“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常来浏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旧地重游,回忆往昔那不寻常岁月值得回忆的太多了。同学们初中阶段学过《沁园春•雪》,词牌相同——字数、句数也应相同。哪位同学能参照《长沙》的下阙格式,把《雪》的下阙背诵一下?(生背)《雪》下阙的领字是哪一个? 生:惜 师:对,它领起七句,到“只识弯弓射大雕”。据此推断这首词下阙的领字是哪个? 生:恰 师:对。一直“领”到哪里? 生:粪土当年万户侯 师:也是七句,请一同学读这七句。(生读) 师“恰”应稍顿一下,突出其领字作用。以下几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师范读)(生齐读) “恰”——正值,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华,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们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江山指什么? 生:国家大事 师:指点就是评点、关心;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字,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若粪土。这几句是回忆往事来抒情(板书)用以“回答”(板书)“谁主沉浮”。可能有同学问: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呢?谁能解释? 生:这些青年有能力、有才华主宰国家命运。 师:有道理。方才同学们背诵的《雪》时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所谓马上打天下的人物,不什么诗人用一个“惜”字将他们全部否定了呢? 生:因为他们“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师:武功尚可,文治才华就差多了;成吉思汗更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个武夫,更不值一提,更谈不上风采。“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些人物都过去了,要数真正的能主沉浮的风流人物,还要看现在。“风流人物”指什么人? 生: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 师:是的。那么现在的这首诗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革命青年,都是些什么人物? 生“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才华,有能力,能文能武的风流人物。 师:对,这样人不主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与何人?所以说下阙通过抒情,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可能有同学又要问:下阙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回答呢?如说“知识青年担当重任,仁人志士主宰沉浮”这样不是更明白易懂吗?(笑问)我这两句诗比毛泽东的诗怎样? 生:诗味不浓,像口号不像诗。 师:“稍逊风骚”是吗?诗歌宜形象,忌抽象。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毛泽东曾说过“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象散文那样直说。”我这两句诗就太白、太直。所以不像诗。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注击水,浪遏飞舟?”多么大的气魄,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浩大志,革命气慨何其大!下阙抒发的感情是“慷慨激昂”(板书) 师:我们齐读一下全诗,要感情充沛,气势高昂。(生齐读)(若时间多,可分角色朗读:(领):起句,(男):万……,层……(女):漫……,百……(男)鹰……,鱼……(合)万……(领)怅……[下阙同] 背诵全诗。
亲您好 《沁园春.雪》课件使用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摘要】 《沁园春.雪》课件使用介绍【提问】 亲您好 《沁园春.雪》课件使用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要从课件的设计及制作,为什么要使用这个课件,怎样使用这个课件,课件的推广价值来写;课件设计要反映设计思路和原则【提问】 首页是一个课件等待正式上课前使用的一个页面,一般来说是一个欢迎页面,这里不需要太多的内容,但可以稍华丽一点,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或一幅符合主题的画面加上一段简洁的欢迎词、和一个按钮就差不多了。为了让等待的过程不至于太枯燥,可以设置让欢迎词动起来。另外由于这是一个等待的时间,最好能插上一段轻音乐或符合主题的其它音乐。但要设置完整,让音乐能一直播放,并且在开始上课时能自动停止【回答】 二、课件的目录要简洁。 课件的目录就像是一个导向牌,指向观众想去的地方,所以完整的目录至少应该具备:标题、导航条和退出按钮。 这个页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丰富的内容,但尽量做到简洁、统一,最好具有一定的风格。如图1、2:整体色调比较平和,内容也很丰富,有导航条、校景图及名人名言等等,又比较简洁,让人看上去一目了然。【回答】 对文字的处理应合理。 一般在课件中少不了文字这块内容,有时只有少数的几个作为注解,有时需要很多文字,在处理文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字较少时可采用相对较大的字号,但不要让文字充斥整个屏幕,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比较少时可在空余的地方插入一些不太容易引人注意的图片或gif小动画。可采用"进入"或"移动"的手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