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预处理的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步骤:
1、数据采集和收集:收集各种数据资源,包括数据库、文件、API接口、传感器等。
2、数据清洗:去除不完整、不准确、重复或无关的数据,填补缺失值,处理异常值。
3、数据集成: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合并,消除重复和不一致的数据。
4、数据转换:将数据进行归一化、标准化、离散化等转换操作,以便更好地支持数据分析和建模。
5、数据规约:对数据进行压缩、抽样、特征选择等处理,以便更好地支持数据分析和建模。
6、数据可视化:通过图形化方式展示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数据预处理的方法有:数据清理、 数据集成 、数据规约和数据变换。 1、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是通过填补缺失值,平滑或删除离群点,纠正数据的不一致来达到清洗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把数据里面哪些缺胳膊腿的数据、有问题的数据给处理掉。总的来讲,数据清洗是一项繁重的任务,需要根据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可信性和解释性来考察数据,从而得到标准的、干净的、连续的数据。 (1)缺失值处理 实际获取信息和数据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类的原因导致数据丢失和空缺。针对这些缺失值,会基于变量的分布特性和变量的重要性采用不同的方法。若变量的缺失率较高(大于80%),覆盖率较低,且重要性较低,可以直接将变量删除,这种方法被称为删除变量。 若缺失率较低(小于95%)且重要性较低,则根据数据分布的情况用基本统计量填充(最大值、最小值、均值、中位数、众数)进行填充,这种方法被称为缺失值填充。对于缺失的数据,一般根据缺失率来决定“删”还是“补”。 (2)离群点处理 离群点(异常值)是数据分布的常态,处于特定分布区域或范围之外的数据通常被定义为异常或噪声。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删除离群点。 (3)不一致数据处理 实际数据生产过程中,由于一些人为因素或者其他原因,记录的数据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对这些不一致数据在分析前进行清理。例如,数据输入时的错误可通过和原始记录对比进行更正,知识工程工具也可以用来检测违反规则的数据。 2、数据集成 随着大数据的出现,我们的数据源越来越多,数据分析任务多半涉及将多个数据源数据进行合并。数据集成是指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结合、进行一致存放的数据存储,这些源可能包括多个数据库或数据文件。在数据集成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表述不一致,数据冗余等,针对不同的问题,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如何处理。 (1)实体识别问题 在匹配来自多个不同信息源的现实世界实体时,如果两个不同数据库中的不同字段名指向同一实体,数据分析者或计算机需要把两个字段名改为一致,避免模式集成时产生的错误。 (2)冗余问题 冗余是在数据集成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属性能由另一个或另一组属性“导出”,则此属性可能是冗余的。 (3)数据值的冲突和处理 不同数据源,在统一合并时,需要保持规范化,如果遇到有重复的,要去重。
数据预处理的五个主要方法:数据清洗、特征选择、特征缩放、数据变换、数据集拆分。 1、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是处理含有错误、缺失值、异常值或重复数据等问题的数据的过程。常见的清洗操作包括删除重复数据、填补缺失值、校正错误值和处理异常值,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特征选择 特征选择是从原始数据中选择最相关、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子集,以减少输入特征的维度并提高模型的效果和效率。常见的特征选择方法包括过滤式方法(如方差阈值、相关系数、互信息等)、包裹式方法(如递归特征消除)和嵌入式方法(如LASSO、岭回归)等。 3、特征缩放 特征缩放是将特征数据缩放到相同的尺度上,以避免某些特征在计算距离或损失时对模型产生过大的影响。常见的特征缩放方法包括标准化(如Z-score标准化)和归一化(如最小-最大缩放)等。 4、数据变换 数据变换是将原始数据进行转换和构,以改善分析的效果。常见的数据变换方法包括对数变换、幂变换、正态化、离散化、独热编码等,具体方法根据数据类型和分析任务的需要而定。 5、数据集拆分 数据集拆分是将原始数据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的过程。训练集用于模型的训练和参数估计,验证集用于调整模型的超参数和评估模型性能,测试集用于评估最终模型的泛化能力。拆分比例根据数据量和任务的要求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