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栏目列表 > 正文

韩信点兵的故事

韩信点兵的故事
阅读数11856
韩信点兵的故事
兔牙萝莉
兔牙萝莉
个性签名:只许一生浮世清欢

韩信点兵的故事

韩信点兵的故事(通用3篇) 韩信点兵的故事1   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帅。他少年时就父母双亡,生活困难,曾靠乞讨为生,还经常受到某些泼皮的欺凌,胯下之辱讲的就是韩信少年时被泼皮强迫从胯下钻过的事。后来他投奔刘邦,展现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为刘邦打败了楚霸王项羽立下汗马功劳,开创了刘汉皇朝四百年的基业。民间流传着一些以韩信为主角的有关聪明人的故事,韩信点兵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传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双方大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而汉军也有伤亡,只是一时还不知伤亡多少。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准备清点人数。当行至一山坡时,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韩信驰上高坡观看,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经十分疲惫了,这时不由得人心大乱。韩信仔细地观看敌方,发现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不一会儿,值日副官报告,共有1035人。他还不放心,决定自己亲自算一下。于是命令士兵3人一列,结果多出2名;接着,他又命令士兵5人一列,结果多出3名;再命令士兵7人一列,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值日副官计错了,我军共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个个奋勇迎敌,楚军顿时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战事结束后,部将好奇地问韩信:“大帅是如何迅速地算出我军人马的呢?”韩信说:“我是根据编队时排尾的余数算出来的。”   韩信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的一道趣味算术题,叫做韩信点兵,还有一首四句诗隐含了解题的法门: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诗里让人记住这几个数字:3与70,5与21,7与15,还有105(也就是3、5、7的公倍数)。这些数是什么意思呢?题中3人一列多2人,用2×70;5人一列多3名,用3×21;7人一列多2人,用2×15,三个乘积相加:   2×70+3×21+2×15=233   用233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1,符合题中条件。但是,因为105是3、5、7的公倍数,所以233加上或减去若干个105仍符合条件。这样一来,128、338、443、548、653……都符合条件。总之,233加上或减去105的整数倍,都可能是答案。韩信根据现场观察,选择了和1035最接近的数字1073。   诗歌里的70,21,15又是怎么得来的呢?   70是5和7的公倍数,除以3余1;   21是3和7的公倍数,除以5余1;   15是3和5的公倍数,除以7余1。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什么意思呢?用现代语言说明这个解法就是:   首先找出能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1的数70,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1的数21,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1的数15。如果所求的数被3除余2,那么就取数70×2=140,140是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2的数。如果所求数被5除余3,那么取数21×3=63,63是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3的数。如果所求数被7除余2,那就取数15×2=30,30是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2的数。   140+63+30=233,由于63与30都能被3整除,所以233与140这两数被3除的余数相同,都是余2,同理233与63这两数被5除的余数相同,都是3,233与30被7除的余数相同,都是2。所以233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一个数。 105是3、5、7的公倍数,前面说过,凡是满足233加减105的整数倍的`数都是符合题意的,因此依定理译成算式解为:   70×2+21×3+15×2=233   233-105×2=23   这就是有名的“中国剩余定理”,或称“孙子定理”,它和韩信点兵是一个道理。 韩信点兵的故事2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 韩信点兵的故事3    【注音】 huáng tiān bù fù yǒu xīn rén    【英语】 Han xin point soldier    【造句 】这些工作对我来说还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盖!    【典故】 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释义】 多多益善    【成语故事】 《孙子算经》题目   在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算术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4,求这个数。这样的问题,也有人称为“韩信点兵”。它形成了一类问题,也就是初等数论中的解同余式。   ①有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问这个数除以12余几?   解:除以3余2的数有:2,5,8,11,14,17,20,23……   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2,5,8,11,2,5,8,11……   除以4余1的数有:1,5,9,13,17,21,25,29……   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1,5,9,1,5,9……   一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唯一的.上面两行余数中,只有5是共同的,因此这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5。如果我们把①的问题改变一下,不求被12除的余数,而是求这个数。很明显,满足条件的数是很多的,它是5+12×整数,整数可以取0,1,2,……,无穷无尽。事实上,我们首先找出5后,注意到12是3与4的最小公倍数,再加上12的整数倍,就都是满足条件的数.这样就是把“除以3余2,除以4余1”两个条件合并成“除以12余5”一个条件。《孙子算经》提出的问题有三个条件,我们可以先把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然后再与第三个条件合并,就可找到答案。   ②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符合条件的最小数。   解:先列出除以3余2的数:2,5,8,11,14,17,20,23,26……   再列出除以5余3的数:3,8,13,18,23,28……   这两列数中,首先出现的公共数是8。3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15。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就是8+15×整数,列出这一串数是8,23,38,……,再列出除以7余2的数2,9,16,23,30……   就得出符合题目条件的最小数是23。   事实上,我们已把题目中三个条件合并成一个:被105除余23。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云梦山鬼谷子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剩一置几何?答曰:五乘七乘二得之七十。   五五数剩一复置几何?答曰,三乘七得之二十一是也。   七七数剩一又置几何?答曰,三乘五得之十五是也。   三乘五乘七,又得一百零五。   则可知已,又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兔牙萝莉
兔牙萝莉
个性签名:只许一生浮世清欢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

答案如下: 一、胯下之辱 韩信未成名时,在街头碰到一个恶少,恶少看见韩信背着剑,就挡住韩信的去路对韩信说:要么砍我,要么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便从容的从恶少的胯下钻过去了,这个故事其实还有续集,后来韩信衣锦还乡,找到那个恶少,恶少吓的魂不附体,韩信一笑置之, 还赏了他个小官做。 胯下之辱是韩信不与小人计较,一心谋大事的写照,这句话后来成为很多英雄或狗熊受辱之后的借口,“当年韩信也曾受过胯下之辱”。。,那意思好像受了辱反而似韩信般英雄,其实英雄跟受不受辱没关系,有的是受辱后的表现是奋发图强,还是继续受辱? 二、一饭千金 还是在韩信未成名之前,韩信生活困苦,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就经常给韩信分点带来的饭吃,韩信非常感激,说:将来我一定要重重报答你。老太太说:一个男人都不能自食其力, 我还能指望上你的报答吗?韩信听了非常惭愧。这个故事的续集是,韩信后来衣锦还乡,找到这位当年的恩人,赏赐千金。 一饭千金,是韩信知恩图报,有颗感恩心的表现,千百年来,直至今日,这个故事对于社会建设都十分有意义。 三、推陈出新 韩信初投刘邦,刘邦不太喜欢韩信这个胯下之徒,安排他去管理粮仓。韩信对于粮仓管理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把粮仓前后开两个门,前门进新粮,后门出旧粮,一方面粮仓通风,更重要的是粮仓的新旧粮食更科学的循环,不易造成霉变。 要不说,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韩信管理粮仓,即进行了一次伟大的仓储管理革命,直到现在,“前进后出,推陈出新”,对于仓储管理仍然十重要。 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韩信第一次从汉中出兵时,一面命令大将修栈道迷惑敌军,另一方面自己悄悄率军从陈仓小道杀出,出其不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韩信的首次用兵,非常成功,韩信也取得了上到刘邦,下到军士的初步信任。 这也是三十六计之一,很经典的一个兵家军事故事。这一招在生活中也常被广泛利用,很多事情,我们看到的都是明修栈道。 五、背水一战 韩信率军领军队攻打赵国,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军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跟破釜沉舟差不多,也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不过这一招也得看谁用,三国时的马谡后来也想来一个“背山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军士们都很害怕,不战自乱,造成街亭之失。 六、十面埋伏 对于项羽这样的盖世英雄来说,遇到韩信,真是有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十面埋伏之下,四面楚歌,韩信就这样把项羽逼上了霸王别姬的英雄末路。